首先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,那就是中国饭店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发展的不同步性。要建一个饭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快的,有个三年两年就可以建起来,经¬济型饭店建设周期更短。但是要塑造一个 管理 者,或者一个合格的服务人员,不是两年三年可以建立起来的。中国 旅游 饭店业协¬会曾经¬做过一些调研,这几年来,中国饭店业发展速度接近20%,而人力资源虽然也在发展,但总量上增长还不到10%。另外,越是在大城市的人越不愿意从事饭店行业,我们只有从周边及其他地区寻找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。这种人力资源的竞争既有区域性竞争,也有行业竞争,包括内部和外部。新酒店的兴起,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员,我们能否迅速从这个城市找到,就是一个问题。饭店发展速度的加快,使得人力资源的形势日趋严峻。从社会学和经¬济学的角度来看,喜欢饭店行业的人数在减少。现在的招聘变得越发困难,这种困难首先体现在总量上的缺乏,旅游学校的招生同酒店的增长也不同步,同时还有来自通信、金融、物流、IT等行业的竞争,冲击非常大。向国外谈论中国饭店业人力资源匮乏或者是问题的时候,人家还以为我们在开玩笑。中国人那么多,怎么会有问题呢?他们不信,但我们行业人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压力。   从供给的角度来说,我们既面临数量上的供给不足,同时还有质量的问题。现在旅游学校培养的学生远远不足以供应市场,而且如果培养过快,师资力量也跟不上。所以合格的老师是培养合格员工及管理人员的前提。这一点值得向国外学习,他们的老师基本都具有饭店实践经¬验,理论结合实际。而在我国,大学教学的理论性过强,然而作为酒店需要的正是既有实践经¬验,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人员。所以说,教育的知识结构和行业的需求结构出现了差异,这种不平衡从初始就存在,导致了有些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,而酒店也找不到合适的人,他们觉得大学生当一名普通服务员是一种知识的浪费,酒店觉得不可能让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开始就当管理者。很多大学生很快就会辞职,或是酒店觉得环境不适合他,从而形成一种选择的不对称性,形成一种矛盾,最终不欢而散。这种情况在很多酒店管理集团都有。从聘用者的角度来看,由于生活的压力,完全靠觉悟和思想,把工作当作事业来支撑,可以解决一些问题,但不能根本从 制度 上解决问题,所以合理的薪酬很重要,另外一方面就是职业生涯,一旦觉得自己在这个行业里有发展前途,就一定会勤恳工作。
     从 管理 公司人力资源战略来看,有这么几个层面。第一,人力资源战略应该服从于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,首先要明确公司的战略,比如国际化和本土化与公司战略是一种什么关系,例如,在中国在几年内要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品牌,那么你就按这个标准寻找国际化的人才;如果只想做成地方性或者国内的管理公司或者品牌,那你也就针对这个战略要求进行招聘就可以了,因为你所付出的成本和你的战略及人所带来的价值有相关性。如果你只考虑请几个印度人当门童、几个白人厨师来做西餐就国际化了,这种理解是有偏差的;第二是公司的定位与人力资源的定位。公司要做多大规模,做什么样的品牌,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定位。如果你计划几年内发展几十家酒店,那么你就要按照这种发展速度定位人力资源;三是品牌的定位与人力资源的定位。如果你想做一个白金五星,那你就一定要配备符合白金五星要求的管理者和服务人员,花三四十万聘用一个总经理管理也是很不现实的。市场的资源需要按市场的机制来分配。相反地,如果你要找一个经济型酒店的经理,那就应该聘用一个成本相对节约的人力资源;第四就是产品的定位与人力资源的定位。如我开了正宗的法国餐厅,最好就是请一个法国大厨,但前提是所在城市要有法国大餐的市场,有了市场再选人员。需要歌手祝唱,建议也找个正宗的。   四个层面的综合就是对公司人力资源情况的评估,对应出牌,才能比较切实有效。我们欣喜地看到,诸如金陵等越来越多的饭店踏入资本市场,那就必然需要一些懂得资本运作的人力资源。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并不是公司需要的所有人力资源都要自己拥有,完全成为我们的雇员,还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,做更多地事情,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。比如酒店网络就完全可以外请专业公司,与其合作,成本也降低很多。像日本酒店业,有很多项目都是外包的,绿化、洗衣,甚至客房都外包了,同样经¬营得有声有色,还解决了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。